第一百六十七章_穿成农家老太后
御宅房 > 穿成农家老太后 > 第一百六十七章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一百六十七章

  自立为帝的祁王手握十多万卫山军,在以其所谓‘都城’为驻点的情况下,基本可以说是没有与镇南军和定北军进行正面交锋,就死在自己的心腹手下的手中。

  消息传出,比他自立为帝的消息还要引人侧目,而其打着清君侧、除奸臣的旗号,打算率领卫山军攻入京城,意图谋反后,沿除遇上的种种民间自发的阻挠行为,以及部下成批逃离的一系列遭遇,也因此而被传开。

  通过这件事,让所有人都能从中深刻的意识到,何所谓‘得民心者、得天下’,皇上年初下令修路一事,为这条新路沿途的百姓带去诸多益处。

  哪怕这条路其实还没有彻底修通,也足以让那些已经开始从中获利的百姓,对当今的皇上与朝廷充满信任与拥护。

  毕竟所有参加修路的百姓按时领到的工钱,都是实实在在的,为修路供应各种材料与物资的商人与乡绅,也都能从中获取不少利润。

  更别说他们都已经意识到,随着这条高品质、高规格、又宽又平的官路正式修通,势必能让他们这些居住在沿途城镇中的人,出行变得更为方便的同时,还能获得更多利益。

  与此相对应的是,祁王所执掌的卫山军在东河府数十年,不仅没有为当地百姓的带去任何好处,还给他们增加许多压力和麻烦,不说在当地臭名昭著,也能令人心生防备与恐惧。

  在这种情况下,这东河府说是祁王经营多年的地盘,实际上卫山军上下并不得人心,两相对比之下,谁都知道该怎么选。

  没本事直接与卫山军的十多万人马正面对上,可以趁着月黑风高,提前在路上做些手脚,拖延卫山军的行兵速度,为朝廷的人马争取一些时间。

  急行军赶到燕北境内后,李常欣便听说祁王直接在暂停在东河边境自立为帝,没有继续上京的消息,她只得临时改变主意,率队前往对方的所谓‘都城’所在地。

  然后就是配合已经提前抵达的镇南军,包围其‘都城’,在城中居民的帮助下,派人从几处暗道中潜入城内,对祁王的一些心腹手下实施斩首行动。

  因为担心会伤到城中无辜百姓,镇南军和定北军都没有冒然攻城,打算采取相对比较温和耗时的方式,逐步将对手拿下。

  只是谁都没有料到的是,祁王与其手下比他们所以为的还要没用,见势不好,不仅没能齐心协力共商对策,还被吓得以外人都没料到的速度起内讧,祁王更是在第一时间丢了脑袋。

  这让李常欣十分无语,她匆匆赶来的最大目标,就是想要亲手砍了祁王的脑袋,以报他竟敢派人刺杀安常煦的仇,结果双方还没来得及打个照面,对方的人头就已经被呈到面前。

  “这样的蠢货竟然也敢意图谋反,想要当皇帝,他到底是怎么想的?跟着他的那群人又是怎么想的?”

  王修业知道,李常欣的这番质疑,并不止是吐糟与嘲讽,她是真的对此感到十分不解,毕竟她自己是个很有自知之明,并不喜欢揽权的人,所以无法理解那些又蠢又自以为是,能力完全撑不起野心的人。

  “可能是因为他的人生太顺了吧,生来就什么都有,又与德宗是一母同胞的亲兄弟。”

  “哥哥当皇帝也就算了,还要看着侄子、侄孙当皇帝,自己的子孙只能沦落为普通宗室,难免会心生不甘,再经身边的别有用心之人一挑唆,会做出这种事,不足为奇。”

  王修业没说的是,若是祁王在京中的布局没有失败,他的野心可能还真有可以实现的机会。

  从他们接到邸报看,祁王在京中的人手可不少,不仅兵部尚书范志高是他的人,还拉拢的有一批宗室与勋贵,与从前执掌吏部的丁次辅也有联络。

  要不是定北军被异军突起的李常欣给截了过去,被由范志高这个兵部尚书推举的祁王一系的人给接掌,或是当今没能逃过对方的算计。

  在当今无子,先帝的另外一个儿子已经出海,生死未知,宗室中其他人的出身与权势都不及他的情况下,由祁王继承大位,乃是顺利成章的事。

  而那些人显然也正是看到这些,才会不惜冒险一试,之所以这么着急的动手,也是因为担心拖得越久,当今越来越得民心,皇位坐得越稳。

  李常欣嗤笑了一声道。

  “说白了,就是太贪心呗,已经拥有这么多了,还不知足,总惦记着自己没得到的,要是这世上的人都像他这样又贪又毒又蠢,岂不是天下大乱。”

  想到自己付出可能要丢掉征北大将军之位的代价,为这么个东西跑这一趟,一路上劳民伤伤财、舟车劳顿的辛苦,李常欣就觉得咽不下这口气。

  “也不知道我哥他们打算怎么处置卫山军,依我看,这些欠教训的玩意儿,就算不直接都给杀了,也给就地解散得了,养着这些不干正事的家伙,完全是浪费百姓的钱粮。”

  李常欣不知道的是,朝堂上也在探讨卫山军是就此裁撤,还是保留建制的问题。

  “陛下,卫山军作为预备军,已存在多年,当初也曾立下过大功,近些年虽然不曾参加过什么战事,却能一直起到震慑宵小之辈的作用,若是裁撤,势必会影响到江山社稷的安危,万万不可啊!”

  持裁撤态度的大臣立刻回道。

  “陛下,我们北疆有定北军,南边有镇南军,西边有征西军,各省也都分别设有驻军,加起来足有百万之数,足以护卫我们安国的江山社稷,卫山军闲置多年,就算裁撤,也影响不了什么,何必浪费这些钱粮?”

  这又是一场文臣与武将之间的较量,十五到二十万建制的一个军,绝对是武将们绝对不愿放弃的大蛋糕。

  对于文臣而言,若能借此机会裁减掉卫山军,不仅能极大的削弱武将一方的势力,还能让朝廷节省大笔的开支,方便他们使用。

  等到那些文武大臣的争吵进入到白热化阶段后,安常煦才出声表态道。

  “诸位爱卿对卫山军的想法,朕已知晓,不过朕现在要宣布的是,因乐阳郡主擅离职守,擅自调兵,朕已决定撤下她的征北大将军之位,定北军暂先交由左将军张楚代掌。”

  听到安常煦的话,在此前的文武争执中,一直不曾出声表态的张居民立刻出列道。

  “请陛下三思,乐阳郡主此次虽是擅自出兵,也是因为事出有因,平复叛乱,本就是各军分内之责,何况她再次立下平叛之功,完全可以将功赎罪,不赏不罚也就罢了,若是重罚乐阳郡主,恐会令将士们不服啊!”

  “请陛下三思!”

  此话一出,顿时引来一大批人的附和,包括之前还在为是否裁撤卫山军一事吵得不可开交的两批人。

  听到这些大臣还真如他祖母所料,纷纷为李常欣说话,想要保她的征北大将军之位,这让安常煦颇感欣慰,也因此而生出与有荣焉的自豪,口中却义正严辞的回道。

  “你们不用再劝,朕心意已决,擅自调兵乃是大忌,朕不能因为她的身份特殊,就纵容她的错。”

  眼看皇上态度坚决,户部的葛尚书也罕见的就这件,并没有直接涉及到钱粮的人与事发声。

  “陛下,乐阳郡主就任征北大将军之位,已经得到定北军将士们的一致肯定,定北军在乐阳郡主的执掌下兵强马壮,顺利震慑住蛮族,实在是功不可没,还请陛下收成命。”

  其他众臣再次附和道。

  “请陛下收回成命!”

  刚经历过祁王带着卫山军造反,还自立为帝的事,这些大臣还都心有余悸,深刻意识到这等规模的大军,还是掌握在可靠之人手上的重要性。

  要是他们当初不是因为考虑到大局,同意皇上派乐阳郡主去接掌定北军,而是支持以当时的兵部尚书范志高为首的那批人的提议,派个祁王的人去接掌定北军,说不定还真会让存有不臣之心的祁王得逞,到那时,他们这些人可未必能讨得了好。

  而葛尚书之所以也这么积极的表态,皆因李常欣在定北施行的一些政策,让他看到一个可让户部减轻巨大压力的光明未来。

  因为定北军不仅会派队护送户部组织的商队,去草原各部做交易,鼓励那些草原蛮族多喂牛羊的行为,还安排定北军在草原上与归化的蛮族合作,发展大规模的养殖事业,同时还利用军中壮劳力多的优势,在边境大规模开荒种地。

  这样下去,定北军对国库钱粮的依赖将会得到大幅降低,将来或许只需户部出个军饷,再在衣食住行方面,适当给些补贴就行,不用像现在这样,在朝廷的其它支出一再减省,只为全力保障各军的硬性支出。

  毕竟葛尚书虽然也是科举出身的文臣,但他比谁都清楚军队的重要性,要是没有那些将士保家卫国,让国土与百姓的家园遭到敌人的侵占,首先受损的就是户部国库税收。

  与此同时,户部还要为此承担更多的战争消耗,一反一正,总之是户部需要承担更多花费。

  面对这些大臣的一致反对,安常煦的态度依然坚定,只是语气缓和了不少。

  “乐阳郡主擅自调兵之事,纵有诸位爱卿为她说情,因其有违国法国规,朕也不能循私,若不加以惩处,恐会遗留后患,让后来者有样学样。”

  “不过考虑到诸位爱卿的态度,朕决定,令乐阳郡主负责接管、整顿卫山军,将卫山军迁防到东南沿海区域。”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yuzhaifang8.com。御宅房手机版:https://m.yuzhaifang8.com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